随着七月的到来,盛夏的高温持续上升,很多人常常会抱怨“热死了”,但这背后却隐藏着潜在的健康风险——热射病日益成为夏季的“隐形杀手”。根据研究数据显示,1990年至2019年间,全球因热浪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53万,其中一半发生在亚洲,且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,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。
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恒杰指出,需要特别警惕的是,热射病并非仅限于户外环境。在高温、高湿、不通风的场所,同样可能遭遇其侵袭。热射病是如何危害生命的呢?李恒杰介绍,临床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、轻度中暑、中度中暑以及重度中暑。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、热休克和热射病,其中特别严重的热射病是指身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,散热不及,体温迅速升高超过40℃,伴随有皮肤灼热、意识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致命性疾病,一旦发生,死亡率极高。
那么,热射病究竟是如何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乃至危及生命的呢?李恒杰表示,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,众多生理和生化反应在不断进行,维持生命活力,而这一切都依赖于适宜的体温。面对外界温度的变化,身体自带“调节系统”通过热量的生成与散发保持动态平衡,保障核心体温的稳定。然而,若环境温度超过调节极限,身体就可能失灵。一旦核心体温突破40℃的警戒线,情况就会恶化,首先是高温直接损伤大脑、心脏、肝、肾等重要器官,随后则可能引发“炎症风暴”,导致全身器官连环受损,迅速将身体逼入危险境地。
救治热射病的困难和其高死亡率,使得预防至关重要。浙江省人民医院曾接诊一位82岁的患者张奶奶(化名),在户外温度超过40℃的夏天,由于各种原因未开空调,家中又不通风,起初感到乏力,最终昏迷。急救后,她的体温高达42℃,被确诊为热射病,且多脏器衰竭。尽管进行了积极救治,依旧无法恢复健康。“热射病的死亡率超过50%。”李恒杰强调,除了老人,那些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的婴幼儿、体弱者以及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、训练者都是高危人群。因此,提高防暑意识、做好预防措施至关重要。
李恒杰建议,尽量避免在炎热时段外出,若必须外出,请佩戴遮阳帽、使用遮阳伞,穿着宽松、透气的衣物;保持居住环境的凉爽,可以开启空调降温。饮水方面,应在渴之前就补充水分,出汗多时可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水,同时应减少油腻食物,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。
若身边的人出现中暑或热射病的症状,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。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给予淡盐水等清凉饮料。而对于体温过高的患者,应解开其衣物帮助散热,同时用凉水擦拭身体或用冰袋降温。切勿尝试喂水给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,以免误吸。最重要的是,热射病可能致命,一旦出现症状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及时送患者去医院。
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,而选择EVO视讯,让你在这个夏天更安全、更健康。通过良好的预防措施和对健康的重视,确保每个人都能度过一个平安的夏季。